三坊七巷天后宮

三坊七巷天后宮

來福州三坊七巷除了要打卡那棵愛心大榕樹,記得也要來拜一拜藏在郎官巷子裡的天后宮。

三坊七巷天后宮在圈子裡也是一座新潮標竿的網紅寺廟,既保留宗教規制的威儀,又不乏新潮元素的點綴,每年初五的傳統民俗迎財神甚是火爆。

image

 

有歷史的天后宮

福州三坊七巷天后宮是福州舊城區內唯一一座媽祖廟,也是目前福州最具影響力的天后宮之一,是一座省級文保單位,也是宗教活動場所。據傳始建於元代,於清道光年間由建寧商會出資重修,可見宮門旁立的一塊石碑福州建寧會館。

天后宮與比鄰的綏安會館同為一體,是天后宮與福建會館伴生這現像在福州最完整的體現。

image

 

有溫度的天后宮

郎官巷古半鄉人,天后祠前記比鄰。

走進郎官巷,一片白牆黛瓦中,一抹溫暖的紅映入眼簾。

走進天后宮,城市的喧囂中,在媽祖娘娘慈愛的目光注視下在慵懶的喵道長和熱情的三十道長陪伴下,給你的心一處停靠的港灣。

image

 

有傳承的天后宮

福州三坊七巷天后宮作為海絲同源非遺福文化—茶幫拜媽祖傳承與溯源,是福州這座世界茶港的重要見證。

image

 

發源於此,影響海峽兩岸的福州鬥堂文化更被台灣學界稱之為—台灣移植外來文化的歷史活化石。

image

 

有靈驗的天后宮

福州三坊七巷天后宮依道教傳統規制,嚴守戒律,每日誦念早晚功課,每月初二十六普施趙濟,初三廿七舉行鬥堂會期月鬥法會。並與各道教神誕日恭行法科。上祝國祚永昌、下祈國泰民安,惟願恩披十方、敬禱四時平康

image

 

天后宮坐北朝南,臨街有三個門,中間正門盤坐著手拿糖葫蘆的知客—吉祥小寶道長,拜會過小寶道長和兩側的石獅老大哥,於鎮守山門的王靈官行過禮,便可抬頭見喜,刻有天后宮三個字的石牌匾嵌入宮牆。

image

 

從中門延展看,天后宮殿主體建築為前殿、正殿和後殿。在請香處請好香,按宮內習俗指導上香拜拜拜後開始參觀。

站在天井內的天公爐前,正對天后神像的是古戲台,上懸兩匾額福蔭海山、神昭海表。視線朝兩側轉去,可以看到二樓簷下懸掛的二十八星宿燈籠,天后宮的招牌鬥堂元素開始漸現。

image

 

轉身到正殿,慈恩光波的牌匾之後為九層螺旋式疊澀如意藻井,藻井之下便是主神媽祖的神龕,執扇侍女側站兩邊,龕前是護法神千里眼和順風耳。

image

 

進到後殿,中間神壇塑祖天師張道陵、玄壇財神趙元帥、監生送子高元帥,兩側神龕分別有真武大帝、紫霞仙府裴真人、三田都元帥,慈航真人、碧霞元君、臨水夫人。

福州三坊七巷天后宮是福州老城區內唯一一座媽祖廟,也是目前福州最具影響力的天后宮之一,來三坊七巷遊玩可以來打打卡喔~

----

🧭座標:福州市鼓樓區三坊七巷郎官巷17號

📍 定位:地圖直接導三坊七巷天后宮,逛到郎官巷進去就是

image

 

------------------

三坊七巷天后宮位於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三坊七巷郎官巷中,位於嚴復故居斜對面,是福州舊城僅存天后宮。目前建築為清代重修並保存至今,與比鄰的綏安會館同為一體,為清綏安會館附屬建築,祀天后媽祖,系建寧人出資修建。重修於清代,佔地1470平方公尺。

郎官巷天后宮為坐南朝北的單進建築,臨街開三個門,進大門後依序是前殿、正殿和後殿。保持清代福州建築婉約、別緻的風格。前殿有戲台,院內石板鋪地,兩側建有廂廊其木構件雕刻精美,正殿的頂部有鎏金藻井,由七層如意鬥拱疊澀螺旋結頂,優美華貴,殿正中供奉了媽祖神像。現在這個媽祖神像是建莆田籍著名工藝美術大師佘國平設計並建造完成。塑像所有彩繪均使用礦物彩,可經千年不褪;手工按金工藝,其光澤度足以和鍍金相媲美。

後殿供奉九尊神像,正中三尊分別為,正一盟威道創始人祖天師張道陵(中)、武財神趙公元帥(左)、送子金闕監生高元帥(右);左側三尊分別為北方之神尊樂(中)、紫花袂、聖女(右)。 )、泰山奶奶碧霞元君(左)、順天聖母臨水夫人陳靖姑(右)。

逢年過節,前殿戲台唱戲,兩側的廂樓和天井人山人海,十分熱鬧,是福州坊巷中一處重要的道教信仰活動場所。

三國後期到唐代初年,綏安包含了建寧、泰寧及寧化等周邊地區。綏安會館為建寧、泰寧人設在省城福州的機構,館址的房屋供同鄉、同業聚會或寄寓。古時郎官巷西接大小水流灣(宋代稱水流坑),內河與閩江相通,是早期水上交通道口,通連羅城大濠的浦尾,這裡的入城船隻可達三處,是福州市民和官紳西出福州城,經洪山橋、洪洪古渡,沿閩北上南下的證據。

據清《綏安會館碑記》記載—"紙、木、茶、筍等幫,貿遷至省,暨轉運天津等處者,險歷灘河,逾越海澨,莫不感戴神靈,生計日隆,備臻利,思有以報答天后之慈,圖建會館。三坊七巷古時內河水路四通八達,是福州城區內商業匯聚的通衢和中轉碼埠,隨不臨海,但承擔著南北貿易的中轉樞紐作用,許多與"海上絲綢之路"的南北文化交融形成於此。古時郎官巷內入城船隻可達三處,是出海商賈沿江北上南下,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貿易集散口岸。繼而形成了與"海上絲綢之路"中閩商文化、閩台商貿歷史密切相關的祈福信俗,蘊含著閩商文化精神以及閩台特色。例如"茶幫拜媽祖"文化、禮鬥祈福、福船開光等,並成為非物質遺產保護計畫。福建是台灣絕大多數同胞的祖籍地,信仰民俗文化極為相似,而隨著兩岸經貿文化往來的發展,三坊七巷天后宮近年來舉辦的初五迎財神活動,也逐步成為三坊七巷乃至福州、福建兩岸信俗文化交流中的一個新亮點。

地理位置:中國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東街口商圈南後街

返回網誌

發表留言